最新文章
- 09-20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
- 09-20 基于5M1E分析法的高校内...
- 09-28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
- 01-20 高校对维修工程量清单编...
- 12-12 太极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
- 10-22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下基建...
热门文章
- 11-06 高校仪器设备利用低效的...
- 11-06 刍议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
- 08-08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
- 11-08 高校二级学院财务内部控...
- 08-28 合同能源管理在高校应用...
- 09-15 内部审计问责探析
高校仪器设备利用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最直接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其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的合理与否,不仅对教学、科研水平有促进或制约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办学实力及发展潜力。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资源不足矛盾日益凸显,同时又普遍存在重复购置、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仪器设备使用的现状,探讨利用率低下的成因及改进途径。
一、 现状
“八五”、“九五”期间,为增强高校创新人材培养和开展高新科技工作的能力,国家先后以“211工程”、世界银行贷款、教育振兴计划等项目加大了教育经费投入。许多高校近些年设备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增长迅速。随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就全国而言,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仪器设备在配置数量、性能诸方面均不能满足基本需要,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特别是许多专科学校与职业技术学院的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严重不足,而且相当部分已不能使用。据西南某省33所高校调查,全部在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有1/3以上已经达到报废程度。
二是不少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不高。据公布资料,2000年对教育部所属56所高校40万元以上的贵重设备利用率调查统计,每台设备每天利用时间平均只为2.5小时,而低于1小时的竟占30%。这些设备用于培养本科生,每台年均培养量仅为30人。从统计数字看,虽然优秀和良好的仪器设备占总数近40%,但是不合格的仪器设备仍占到三分之一。
另据2001年全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研讨会提供的数据,1999~2000学年教育部直属56所高校中,单价在40万元(含)以上03类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0分以下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占33.0%;60~75分之间的合格仪器设备占28.5%;75~90分的良好仪器设备占25.7%;90分以上优秀仪器设备占12.8%。
由此可见,如何用好管好大型仪器设备,仍然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成因
1、重钱轻物的思想作祟
高校内部,无论是领导层还是部门、课题组、实验室,对占据学校资产一半左右的仪器设备的认识普遍不够到位,对仪器设备的利用、状态、安全的关注远不如对资金的关注,设备自毁或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学校一般都不以违规违纪论处。
2、多头采购,多头验收
近年来,高校都设立了资产处对仪器设备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资产处负责学校资产的采购、入帐登记、报废处置等,日常管理与使用则归口仪器设备占有者。由于资金来源多元化,各高校教学科研增量仪器设备配置计划的制订权却归口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如科研经费渠道的设备购置归口科技处,重点学科经费渠道的设备购置归口研究生院,教学经费渠道购置设备归口教务处。虽然资产部门有“管理调剂职能”,却因无相关行政及经济处罚权,“管理调剂职能”只是一纸空文。这就使得高校仪器设备出现各自计划、多头采购、多头验收的混乱局面,导致设备重复购置现象严重,设备总体配置与学校教学、科研需求脱节,各实验室之间存量设备悬殊甚远,购置随意性大。
3、经费来源的无偿性导致产权观念淡薄
高校各项经费多以无偿方式取得,高校购入设备时,财务一次性支出,设备使用不计提折旧,不支付租借费,设备报废时一次性处置。这就导致了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时存在较大盲目性,甚至在购置贵重仪器设备时不做可行性论证,造成有的设备使用次数极少甚至根本用不上。有关调查发现,有些高校一次未曾使用过的仪器设备竟高达百万元之多,最后因技术落后不得不作报废处置。
产权意识淡薄也造成设备占有者缺乏成本意识,有些课题组不计成本追求高、新、全,可谓“杀鸡用牛刀”。
4、有关规定误导高校追求“小而全”
目前国家对高校仪器设备的一项主要管理方式是每年上报一次统计报表,以此了解高校仪器设备实际存量并指导工作、评估业绩。报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有关“硬件”的量化分析:如拥有多少台(件)基本设备、多少台(件)贵重仪器设备,其中进口设备比例为多少,以及设备状态、基础信息等,对仪器设备利用效益的统计指标则较为抽象,缺乏针对性。
另外,有关文件规定高校申报省级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总额必须达到500万元或1000万元以上,这实质上给实验室一个错误导向,客观上使一些课题组以拥有更多先进设备作为申报的“装饰物”。加之,校际间、专业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加剧了存量资产的闲置与浪费,也加剧了高校资金的紧张程度。
三、对策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高校需要不断壮大自身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涵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如院士、学科带头人、教授、专门人才等)、物力资源(如房屋建筑、仪器设备、藏书等)、经济资源(如办学经费、科研经费)等物态资源,称之为硬件;二是使物态资源充分发挥效能的非物态性的管理资源,称之为软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高校在努力充实硬件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软件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加强购前可行性论证,确保仪器设备购置计划”一盘棋”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首要措施是加强仪器设备购前管理,要全校”一盘棋”。高校各教学单位、课题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状况提出增量设备购置计划,贵重仪器设备还必须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资产管理部门应切实行使其职责,充分掌握学校存量资产的状况,严格审核计划,本着“剔除一些”(对重复购置行为)、“租赁一些”(对利用次数较少、价值又高的设备)、“修旧利用一些”(对存量资产中已具备申请购置设备的大部分功能)的精神,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能较大幅度地压缩购入量,又能促使学校仪器设备配置趋于合理。
2、加强仪器设备基础管理工作,理清家底
仪器设备的基础管理包括3个部分。首先,克服多头管理,避免谁都管、谁也管不全、管理职责交叉和缺位的混乱局面,严格实行管理一条线。其次,切实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并为部门业绩考核提供依据。包括建立实物帐卡,做到帐卡物相符;按购置价值、技术性能等因素正确划分仪器设备类别,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实行不同程度的管理,加强高值高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考查,实行实时动态管理,并定期进行全面考查。再次,对存量资产实行定期盘点,职能部门应组织包括计财、审计及相关人员参加的检查组对盘点结果进行抽查。做到家底实在、清楚、可信。
3、对经营性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管理
有关调查发现,高校与内部企业或企业性单位之间产权不清晰现象极为普遍,非经营性仪器设备转为经营性仪器设备的数量、价值不菲,企业单位零成本占用学校设备的现象严重,实质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已拨入内部企业性单位或企业使用的设备进行评估、折价、折旧管理,对准备拨入内部企业性单位或企业使用的设备进行严格审批,企业无偿借用,无期限占用设备的现象应得到克服。对转为服务经营性的设备,应根据设备价值及使用所产生的效益拟定出相对合适的租用或计提折旧制度,实行有偿使用。
4、探索校内市场化设备管理模式
高校对那些价值较高、单个专业利用次数较少或通用性较强的设备,可在校内实行市场化管理。如由学校或院部统一管理,建立校、院综合实验室,实行有偿使用。甚至还可对外开放,跨校使用,服务社会。
综上所述,高校仪器设备利用低效现象有较为复杂的历史原因,按传统的方法管理这部分存量资产虽然方便,但无法医治低效这一顽疾,必须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方面多做文章,而改革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则是提高资源效益、增强高校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
四、考核与审计
1、将“设备利用率”指标纳入部门业绩考核范畴
高校绩效的主要内容为人力资源、经济资源营运和固定资产有效利用三大部分,这都是高校能够自主控制的范畴,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且功效发挥无可穷尽。所以,只有用资源效益性思想指导仪器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才有利于人们逐步克服重钱轻物的倾向,正确认识“小而全”的弊端,有利于各级各部门真正当好仪器设备的主人。在上述基础上,应逐步将“设备利用率”指标纳入实验室业绩考核工作。
2、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对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监督、评价作用
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眼睛,是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人们对审计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到认同信任的漫长过程,内部审计机构也在高校普遍设立。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组织的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以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学术大师S•坡利迈尼认为,管理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存在的问题,且使管理创新所产生的利益最大化。我国审计理论权威竹德操教授指出:“管理审计旨在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鉴于此,高校可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职能,发挥其特殊层面(超脱于执行层及使用层)及专业技术优势,对仪器设备的整体配置、日常管理、使用效率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诚如是,则必将促进高校仪器设备利用效益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伍海泉 ,《高校经济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中国内审协会《论文汇编》, 2003年10月
3.汪静, 《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财会》 ,2003年第1期
4.何文兵, 《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事业财会》 2003年第4期
5. 朱振国, 高等教育呼唤质量意识,人民网,原载光明日报,2002年
6.全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网)
点击下载文件: |